神经系统征象—富士山征
什么是富士山征?
前额部硬膜下及纵裂池内有较高的气体压力,使额叶受压分离,坍塌的额叶和额极大脑半球间的裂隙增宽而出现富士山样的轮廓,由此称为“富士山征”。
“富士山征”是由医源性和非医源性原因造成颅底或颅骨开放性的损伤,空气进入颅内引起的。
上图为富士山征
张力性气颅?
张力性气颅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和脑受压,进行性加重,最终可致脑疝。按部位可分为硬膜外、硬膜下腔、蛛网膜下腔、脑内、脑室、脑池积气等,多见于额颞顶部,尤以额部为著。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因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、头晕、恶心呕吐、躁动不安、抽搐等,体征包括反应迟钝、定向力下降、嗜睡、精神异常、意识障碍、颅神经麻痹、脑膜刺激征、偏瘫、失语、视力障碍等。
张力性气颅形成机制
1.“活瓣”机制:空气从颅底或颅骨的裂缝进入硬膜下腔,形成通向颅内的单向活瓣,空气入颅的机理与受损窦腔内气体压力骤然升高有关,病人呼吸时,尤其是咳嗽、打喷嚏、呕吐时的瞬间,上呼吸道压力远远高于颅内压,使气体只进不出或进多出少,导致气腔逐渐增大,张力增高。
2.“倒瓶”机制:即脑脊液外漏的置换作用,颅底骨折致脑脊液外露,造成颅内一时的负压,为达到颅内外压力的平衡,颅底气化骨内及外界气体进入颅内,当脑脊液外流减少或停止后,在聚集的脑脊液与颅内气体竞争颅内空间导致颅内高压。
3.坐位进行前颅窝手术时,用于麻醉的一氧化二氮(笑气)弥散进入充满气体的颅腔,使气体发生膨胀,但它发生较晚。
4.外界冷空气进入颅内后,受体温影响,气体膨胀,使颅压升高。
5.气体的刺激可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。
无论哪种机制,颅内压增高导致轴外的占位效应,继而引起额叶的受压,额极间出现空气影像,说明空气压力至少大于额叶间脑脊液的表面张力。
意义
颅脑CT扫描出现富士山征可用来鉴别张力性气颅和非张力性气颅,张力性气颅在临床上需要紧急救治,而非张力性气颅则不需要。因张力性气颅临床表现是占位性症状,易导致神经损伤,并呈进行性加重,严重者会脑疝甚至威胁生命,张力性气颅主要发生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。文献报道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,张力性气颅的发生率为2.5-16%,张力性气颅也可以发生在坐位行颅底、鼻窦、后颅凹手术以及颅脑创伤。张力性气颅的诊断,应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临床征象相结合。
56岁男性,因突然发热并呼吸困难等被送往急诊。患者曾由于喉癌行喉切除术,术后由于硬膜外脓肿行手术引流。四天后发现两条腿感觉减弱,意识水平减弱。脑部CT示广泛的颅内积气,可以看到典型的富士山征。